近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眼科疾病。说它是“疾病”,可能很多人都不以为然。因为得了近视,去眼镜店配一副框架眼镜就行了,既方便又快捷。但是你知道吗?一旦近视发展到一定程度,所带来的危害可不仅仅是视物不清了。
近视大体上可以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两种。一般说来,单纯近视眼到成年后就不再发展,25岁以后仍继续发展者称为进行性近视眼,即病理性近视。从屈光度来说,超过6.0D(600度)者被称为高度近视。
几乎所有高度近视眼都有眼轴增长及眼球后极部巩膜的显著变薄,主要病理变化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和变薄,并且逐年加重,因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,大部分可致盲。一般说来,高度近视可以引起以下并发症:
白内障:常表现为核性或后囊下混浊,其发展缓慢,极难于“成熟”,视力受到严重影响,这也有碍于对眼底病变的早期检查。
视网膜脱离:这是一种可使视力完全丧失的并发症。由于高度近视的视力较差,早期症状不易发现,常延误治疗。另外这类眼病一旦发生,其预后较不伴高度近视者为差,常在几年内双眼先后发病而致双目失明。
黄斑变性:高度近视者的眼轴较长、眼球后极形成“巩膜葡萄肿”,使球壁各层组织变薄,黄斑区新生血管、出血、黄斑囊肿或裂孔等,结构严重紊乱,严重影响中心视力。
一般认为,近视是一种可以致盲的慢性病。所谓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、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。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,一旦防治不及,会造成经济、生命等方面危害。
得了近视的患者,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,因为长期视物不清,矫治效果不明显等原因,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。
长期被高度近视折磨、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的人容易情绪不佳,并且近视度数越深,病程越长,这种情况越严重。由于经常受到亲人照顾,有时候近视患者会变得被动、依赖性增强,情感变得脆弱,总希望亲友多照顾、多关心自己。有时候近视患者也会变得多疑,听人低声谈话,就以为是谈论自己厚厚的眼镜片,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必要的误解,也让自己过得难受。还有就是对高度近视并发症的恐惧,害怕失去光明,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到心理健康,会削弱主观能动性,使机体免疫力降低。
面对这种情况,一方面近视患者自己要努力调整心态,正视问题,积极配合专业医生矫治;另一方面家属也要多安慰、多鼓励、多做过细的思想工作,使患者振作精神。须知,慢性病的治疗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患者日积月累的努力,坚持不懈的精神力,才能克服疾病。因此,良好的心态是矫治近视的基础。